查看原文
其他

上科大校长江绵恒:任何时候都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总是盯着位子、帽子和票子

决策杂志 2023-08-26
“希望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总是盯着位子、帽子和票子,始终坚定追求目标,保持耐心和定力,特别是在创新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6月18日,上海科技大学举行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科大校长江绵恒发表了动情的讲话。江绵恒对全体毕业生提出了三点希望:
要成为有责任的担当者。希望每一位毕业生踏入社会后不仅要看“脚下”,更要看“天下”。
要成为有本领的行动者。遇事不是置身事外、高谈阔论、好高骛远,而是躬身入局、脚踏实地、善做善成。
要成为有毅力的探索者。前进中的跌倒不是失败,跌倒后抱怨、躲避、躺平、退出,才是真正的失败。
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做有担当、有本领、有毅力的创新者 ——江绵恒校长在上科大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来宾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贺2023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开启新的人生。今年共有379名本科生、475名硕士生和242名博士生毕业并获学位。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悉心培养、关心你们的老师和家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毕业典礼是同学们在校的“最后一课”。每一次毕业典礼,我们都要回顾同学们在上科大的求学成长经历。可以说每一届毕业生都有着特别的印记,留下自己的故事。你们也不例外。


首先,你们见证了上科大走进了第一个十年。上科大自2013年建校至今整整十年。十年来,上科大始终坚守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辛勤耕耘,创业奋进,从不起眼的萌芽幼苗,成长为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一员,并在去年跨入了“双一流”建设的行列。上科大的进步是全方位的,但最值得我们自豪的,还是一批批优秀毕业生的成长,他们为母校赢得了声誉。这里我要特别一提,这一届博士毕业生中,有9位同学是我校第一届入学的2014级本科生,在上科大连续完成了全部的高等学业,今年顺利博士毕业。在我的记忆中,你们当时考分很高,完全可以进入大众心目中的名校,但你们最后选择了初创中的上科大,因为上科大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在你们入学时,学校仅有一幢宿舍楼,校园还是一片建筑工地,每天上下课要乘坐校车往返。今天看来,你们当时的选择是有勇气的,也是非常有远见的。所以今天我要特别祝贺你们,也要特别感谢你们!


今天我们还有了第一届的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数将在校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实现了首届数学专业毕业生培养的“开门红”。之前我们的毕业生全部来自物质学院、生命学院和信息学院三个学院,今年我们有了第四个培养单位的毕业生。后面几年我们还会连续有创业与管理学院(2024年)、创意与艺术学院(2025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6年)的新毕业生,这预示着我们上科大基业长青、生机勃勃。


其次,你们经受了三年疫情的考验。你们这一届毕业生大部分是2019年入学,2020年开始经历了疫情,特别是在去年春夏之际,你们经历了“大上海保卫战”和“校园保卫战”。很多同学面对疫情挺身而出,毅然报名参加检测志愿服务,或担任楼层长为同学们搬运分发物品、统计检测数据。还有更多同学以各种方式承担起同心抗疫的责任。你们每一位同学的行动也许并不起眼,但微光点点,聚而成炬,是你们与全校教职员工一起守护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使我们上海科技大学保持了很低的校园感染率,也让我们的校园在特殊的环境中始终充满爱的温馨。


三年抗疫中,上科大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科学防疫与保证培养质量统筹并重。我们经受了考验,也尽显了担当。除了非常时期,学校基本保持了线下教育教学和实验室研究的连续性和主导性,保持了校园常态化的学习、科研和生活秩序。可以说,你们这一届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没有减量,科研活动没有停摆,培养质量没有缩水。


你们也没有辜负学校的期望,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毕业“成绩单”。不少同学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高质量论文,还有不少同学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国际超算大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重量级赛事中获得大奖。本届本科毕业生中80%将继续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深造,本科和研究生就业岗位基本都在国家需要的高科技单位,有6位同学自主创业。还让我们特别高兴的是,今年物质学院硕士毕业生周俊峰同学已通过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审核。我这里代表学校郑重宣布,从今年起,学校将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参加西部志愿服务的同学,并对他们给予持续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多的毕业生像周俊锋同学那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砺青春、建功立业,把理想的情怀倾注在祖国的大地上。


同学们今天取得的优异成绩,毫无疑问,是你们勤学敏思、创新进取的成果。但也不能忘记,你们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祖国的关怀,离不开父母的养育,离不开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同学们的互助,也离不开为你们提供了全方位指导和服务的学生工作、图书馆、实验室老师,以及管宿、食堂、保洁、安保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请让我们一起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你们以后无论成就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名声有多响,都不要忘记关心帮助过你们的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母校,常怀感恩之心,常做利人善行。



同学们,今天的毕业典礼只是你们人生的一个中转站而不是终点站,你们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制。我们国家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估算一下,到2035年你们大多数人30多岁,到2050年你们大多数人50多岁。这正是你们可以大有作为、大展宏图的年龄,你们将是创造历史、见证辉煌的一代。这个时代需要青年,也必将成就青年。希望你们把个人梦想的实现,与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使命结合起来,让理想之光照亮自己前行的脚步。在此,我提三点希望,希望你们努力成为一名有责任的担当者、有本领的行动者、有毅力的探索者。


要成为一名有责任的担当者。通过在上科大的求学,实现自己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和机构的深造,或在高科技头部企业获得理想的职位和薪酬,这当然非常好。但希望你们不要把这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从踏入上科大校门之日起,你们就已经熟记学校的育人理念:“立志、成才、报国、裕民”。这八个字,字字千金。上科大的育人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具有奉献精神和现代文明素养,能够服务国家发展和世界进步的时代英才。希望每一位上科大毕业生踏入社会后不仅要看“脚下”,更要看“天下”。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深度演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竞争的主赛道、主战场已经聚焦在争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我们现在正面对着来自外部的种种围堵和挤压,特别是高科技领域“断链脱钩”的挑战。这既说明我们的国力和世界影响力在迅速提高,也说明我们确实还有很多被“卡脖子”的领域。我们必须增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自信和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科技的独门绝技,在更多的重要领域成为开拓者和领跑者,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过去十年,我校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物质、生命、信息等关键领域,进行了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前瞻布局,不断夯实根基、攀登高峰,并取得显著成绩。希望上科大的每一位毕业生要传承母校的创新基因,既要心怀“国之大者”,更要能打造“国之利器”,致力于做原创性、引领性的研究,致力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顶端挺进。


要成为一名有本领的行动者。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知行合一的深刻思想。我们今天理解的“知”,不仅是指掌握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还要面向未来世界勤于学习、终身学习,善于把握前沿性、挑战性的新兴领域,练就真本领和硬功夫。同时“知”与“行”相比,“行”更为重要、也更困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易行难。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实干兴邦。我们民族的复兴、个人事业的成功要靠奋斗和实干。希望上科大毕业生都是行动主义者,遇事不是置身事外、高谈阔论、好高骛远,而是躬身入局、脚踏实地、善做善成。无论身处什么行业、担任什么岗位,都能保有上科大的一贯风格:低调、务实、勤奋、实干,能够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细致、精致、极致。相信每一份非凡的成就,都源自平凡的工作,每一段不凡的人生,都来自平凡的事业。


要成为一名有毅力的探索者。人们常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世界不会给我们提供平坦的大道、带来瞬间的成功。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事业的成功与挫折、人生的高潮与低谷。希望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总是盯着“位子”“帽子”“票子”,而要始终坚定追求目标,保持耐心和毅力。特别是在创新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只要深耕学问、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候变“静若处子”为“动如脱兔”,抓住机遇,成就事业。据统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平均在24岁左右获得博士学位,到36-39岁左右完成代表性的研究工作,18年以后获诺贝尔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从立项到结项的研究时间平均超过十年。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是对未来未知领域发起的挑战,需要翻越科学技术上的崇山峻岭,很难一次性成功,甚至开始时的失败概率大于成功,但每一次失败的经验都是迈向成功的台阶。前进中的跌倒不是失败,跌倒后的抱怨、躲避、躺平、退出,才是真正的失败,这不应该是上科大人应有的气质。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和事业征途中,要不避风雨,不惧风险,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失败和责难、质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奋斗成就未来。


同学们,今年9月下旬,母校将庆祝建校十周年。我这里向每一位毕业生发出邀请:欢迎回家!上科大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永远守望着你们!祝福你们事业成功、人生幸福,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 END --


来源:上海科技大学官微

编辑:赵晨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武汉向南京学什么?三位市委常委这样说2、时隔两年,他再度出任徐州市副市长3、这一特大案件,牵出101名党员干部,组织处理18人4、“97年女生出现在市管干部公示”,官方硬气回应!网友一边倒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